• 你的位置:贝博app体育官方下载 > 新闻动态 >

  • 这个岗位的地产人,正在疯狂逃离
    发布日期:2025-08-22 05:36    点击次数:89

    地产公司有一个尴尬的岗位,它有时候是个独立部门、有时候属于营销部、有时候属于投资部、有时候属于项目部,有时候哪里也不属于。

    它像是一台庞大机器的细小探针、也像是千军万马身边的小小军师、更像是朝堂角落的年老文臣。

    拿地定位小组有它、难盘破局小组有它、降本增效小组有它、首批裁员名单也有它。

    人人都说它重要,人人又都嫌弃它。它无法消失也无法存在,它是——市场客研岗。

    (声明:以下人名均为化名,请勿对号入座)

    市场下行,客研岗重要性凸显

    行业突飞猛进的时期,拿地和开发效率是关键,得“高周转”者得天下,但随着行业供求关系转换、产品竞争加剧、客户更加理性,地产项目的竞争迅速转向得“产品力”者得天下的情况。几个重要的特点,让管理层不得不重视市场与客研工作。

    1、土地容错率低,需精准拿地和精准定位

    2023年某房企在上海拿地后,项目定位失误,面积过大、配置过高导致滞销,直接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,进入“准破产”状态。

    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,随着拿地节奏放缓,很多地区公司甚至整个公司一年就拿一两块地,这块地的生死几乎决定了公司的生死,容错率为零。

    这就要求在土地获取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、拿地初期的产品定位阶段有足够高超的水准,精准的研究宏观和微观市场、城市和板块特点、竞争环境和竞品特点、客群厚度和客户偏好、土地质素和产品力塑造……而这些工作,离不开一个综合能力强大、定位经验丰富、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客研团队。

    而且,这项工作还有个特点,由于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长板和经营策略,无法完全依赖外脑。

    2、产品力优势成为项目走量底线保障

    由于供求关系转变,开发商为了吸引更多客户,在产品力方面持续发力。卷完户型卷精装、卷完室内卷公区、卷完地上卷地下。

    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,如果为项目匹配最优的产品力组合?产品发力点应该向哪个方向倾斜?产品力如何转化为营销力和购买力?这些问题都需要客研同事给出答案。

    例如仅仅是一个社区会所,只有基于深度的客户调研,探索客户的家庭结构、生活状态、爱好特长、家人情感链接、常见生活场景、内心焦虑与渴望,才能确定会所的面积、装修风格、承载的业态、运营的方式,甚至与社区大门的互动关系、进出的动线、不同年龄段的组合方式等。

    而目前市场环境下,具备独特产品力优势的项目,才具有走量的可能性,是底线保障。VR沉浸式看房,打动客户加速成交,点击了解

    3、客户购房观念转变迅速需敏锐跟进

    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,客户的购房观念也随时起舞。

    人们不再喜欢岩石机理的装修风格,开始喜欢原木和天然材料的温润感;人们不再追求景观区的山水庭院,而是追求人与自然互动的亲水平台和冥想空间;人们不再将装修成本向主卧集中,而是选择夫妻分房而居的平权户型。戳这里,了解线上AI销售员

    甚至随着消费观日趋理性、关注自身与家人健康、热衷于人与人的链接等特点,让社区底商和配套服务也悄悄发生着变化,越来越多的社区食堂、邻里中心、共享空间出现。

    这一次次微小的、突然的、趋势性的转变,都需要市场与客研同仁敏锐的察觉,才能迎合并引领客户需求,形成对位的产品力。

    根据笔者的观察,头部的房企也确实看到了客研工作的重要性,从公司制度到工具方法、从内外部培训到人才引进,不断强化自己的市场力和产品力。但与之同步进行的是裁员降薪的大潮下,市场科研岗的处境日益尴尬。

    客研岗出力不讨好,日益边缘化

    张晓在一家全国TOP10级别的房企工作,是杭州公司的客研经理,经过一轮轮裁员,这个岗位只有她一个人了。能经受一次次大浪淘沙留到最后,是她能力的最好背书,即便如此,她依然被边缘化。

    营销的领导始终认为她占用部门一个编制,却不能直接产生销售业绩,或对销售业绩有直接的助力。投资的领导认为她拿地前给价过于理性,不积极出价,是公司获取土地的最大阻力。

    2025年6月,张晓被人力约谈,要么从地产编转至外包,要么拿钱走人。

    在获取土地之前,客研岗需代表客户发声,去理性评估这块地的价值,并给出合理的产品配置、基本户型、量价水平,这犹如在投资、营销、成本、设计和领导之间走钢丝,需要坚定的初心和极高的情商,否则就会变成人人嫌弃的对象。

    在获取土地之后,客研岗需要深研土地本身、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,去组合出最合适的产品、成本、配置、价值组合。“定项目如烹小鲜”,这项工作没有唯一解、也没有正确答案,客研岗像个“厨子”,稍有不慎就会嫩了、糊了、咸了、淡了,不但成为众多同事指摘的对象,更会成为未来项目滞销的背锅侠。

    在项目销售周期,由于定位工作早已结束,市场与客研工作也早已淡出,即便项目热销,也无人想到这与客研工作有关,于是客研岗就变成了无足轻重、可有可无、虚占编制的边缘人。

    且多数客研人有一些共性特点,相对内向平和不善于表达、踏实肯干但不善于彰显成绩、偏好数据和逻辑缺少激情和斗志,当裁员潮翻涌、人人想尽办法自保之时,客研人总显得一板一眼、缺少情商,所以往往成为优化的“首选”。

    孙伟在成都一家本土房企工作,随着业务收缩,公司仅剩两个项目,且老板拿地的热情明显下降。看在孙伟是公司老人儿的份上,公司并没有裁掉他,而是在2025年初,让他兼职一个待售项目的策划工作。

    一开始,孙伟内心颇为感激老板的贴心照顾,但干了半年后,他发现自己已经错乱了,两边都干的有点糟。

    在项目上,他需要研究竞品每天的动作变化,甚至每套房的成交过程;公司看地时,他又要掌握整个成都的市场数据、竞争格局和趋势变化;在项目上,他需要灵活多变地处理各种细碎事物,活动公司的礼品少两个、沙盘被小孩抠坏了一块、网站的软文需要更新……;公司看地时,他又要拿出整块的时间,安静地梳理项目的价值逻辑和量价模拟;在项目上,他不能把市场说的太乐观,因为不利于营销总争取更多的价格和费用支持;公司看地时,他不能把市场说的太悲观,因为不利于投资总管理领导的预期和获取土地。

    他在小与大、快与慢、坏与好之间游走和分裂,艰难地苦挨着。这也是地产客研岗当前的普遍现状之一。随着公司看地和拿地频率降低,客研人被安排兼职一些看似兼容的品牌策划、项目策划、营销管控等岗位,看似人尽其中,实则顾此失彼。

    客研人变老遭人嫌

    岗位年龄断层凸显

    陆青青向笔者吐槽“彻底年龄断层了,根本招不到啊!”

    陆青青是一家TOP级央企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,她的公司计划招聘一位较为资深的城市客研负责人,要求五年连续的客研工作经验、985/211本科、35岁以下。

    人人都说地产行业现在缺的是岗位,最不缺的就是人才,招一个策划经理恨不得收到几百份简历,甚至很多营销总都愿意屈尊前往。

    然后陆青青招了一个月,也没招到合适的客研负责人。

    客研这个岗位,不像销售、策划或渠道,它是地产营销环境少有的“老会计”、“老教师”、“老中医”。

    只有经历过多个项目从无到有、从易到难、从开盘到热销、从售罄到交付、甚至从死到生的过程的人,才能懂得项目的爆点和雷点;只有自己有了从计划买房到买房、从装修到入住、从买房到换房的经历,才能懂得客户的需求和痛点;只有自己从青年到中年、从单身到结婚、从生子到教育,才能感知到生活的千滋百味。

    所以,客研工作不但需要专业,还需要“手感”;不但需要数据,还需要认知;不但需要激情,还需要理性。

    且不谈优秀,只是一个合格的地产客研岗,就需要有逻辑、有经验、有手感、有认知、有理性、有情商……而这些美好的词汇,是需要再一次次拿地、定位、破局的历练中形成的,当一切功力练就且依然存活于地产圈,年纪起码三十五岁。

    可是,再就业的门槛也是三十五岁。

    这个门槛,逼退了大量的客研人。

    如陆青青所说,客研人“断层”了,为什么会断层,年轻一辈去哪了?

    刘暖逸2022年从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,加入了一家房企位于北京的总部公司,从事客研工作,超强的分析和总结能力、娴熟的软件运用能力、对AI和新技术的学习能力让她迅速成为部门中坚力量,2025年初,在即将成为主管前的一个月,她选择主动辞职,切换赛道,加入了一家AI新媒体公司的创业团队。

    “从去年开始,有一件事情一直压在我心头,地产客研这个岗位我还能干多久?是不是35岁就到头了?”

    就业市场上,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避开下行期的地产行业,更避开出力不讨好的客研岗位,偶有加入的,在工作两三年后也积极切换赛道选择离开。有创新能力的去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、有学习能力的去考公考编、有经济兜底的去勇敢创业或躺平享受。

    于是,地产客研岗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要么又老又强、要么又新有嫩,断层就此产生。

   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客研岗的价值逆流而上,客研人积极积累经验、精进技能,但却挣扎在边缘化、身兼数职、35岁门槛的夹击之下。看着前辈的归宿,新人纷纷望而却步,断层就此形成。

    笔者祝福每一位优秀的客研人得到所在组织的善待,也呼吁每一位客研人不忘初心、持续精进、勇敢前行。

    点击下图,了解详情